旗语:就业是民生之本,青年就业问题更是重中之重。今年以来,中央及自治区密集出台一系列促就业政策措施,持续加力稳定和扩大青年群体就业。当前,随着毕业生求职进入窗口期,广西壮族自治区部署推进“百日冲刺、百日护航、百日立志、百日助力、百日聚才”五大专项行动,尽最大努力帮助高校毕业生及青年群体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1691840662488229.png 9TX$406TR({{D3C_VP%`]C0.png](/public/uploads/ueditor/image/20230812/1691840662488229.png)
冲刺关键期 全力促就业
就业,关乎国计民生。青年就业,牵系万千家庭。(旗帜遴选注释:金句入题,阐述了青年就业的重要意义。)据教育部统计,2023届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就业总量压力不小。毕业季临近,为抢抓冲刺束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窗口期、关键期,当前,广西已全面部署实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剩行动。6月至9月期间,在全区范围内集中组织实施“百日冲刺、百日护航、百日立志、百日助力、百日聚才”五大专项行动,打好政策组合拳,夯实就业基本盘,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尽早顺利就业。
着力拓宽就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要清醒认识当下面临的困难挑战。从供需结构来看,青年群体“找满意工作难”与用人单位“招合适的人才难”并存,加之就业岗位供给总体偏紧,市场提供的实际岗位待遇与毕业生预期有差距,结构性就业矛盾较为明显;从高校毕业生择业进程看,选择暂缓就业的毕业生有所增加,“慢就业”“缓就业”现象突出,给稳就业带来较大压力。(旗帜遴选注释:“招工难”与“就业难”矛盾持续存在,从人社部公布的“100个最缺工职位”来看,生产制造人员、社会生产服务人员和生活服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长期位于前三大缺工职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高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旗帜遴选注释:这三大导向可以作为无领导小组面试讨论选项的原则。)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主导相结合,聚焦拓岗位、优服务、强指导、兜底线等,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才能确保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助力社会大局稳定。
就业岗位提量扩容。稳就业,关键要稳住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民营经济在新增就业贡献率方面发挥着主力军作用。(旗帜遴选注释: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承载居民就业的主要领域,具有“56789”的特征,即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眼下,要扶持经营主体全面发展,加大对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扶持倾斜,帮助企业稳预期、强信心,才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要发挥好政策性岗位(旗帜遴选注释:政策性岗位一般包括政府部门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就业基地见习生、顶岗教师等)的重要支撑作用,引导并畅通基层就业渠道,用好创业这个就业的源头活水,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开展“百日冲刺”稳岗扩岗保就业专项行动期间,(旗帜遴选注释:广西稳岗扩岗行动时间为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要坚持稳存量、扩增量,加大岗位资源供给,夯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盘。
就业服务提标扩面。全面高效的就业服务是高校毕业生从校园迈向职场的重要保障。优化就业服务要创新供需对接方式,加强部门协同,开展校地结对(旗帜遴选注释:指的是学校与地方政府合作。)服务成立地域性、行业性就业联盟,探索就业资源闭环共享模式,联合开展人岗对接活动,破解招聘过程中就业信息不对称难题。要抢抓就业关键期,加密招聘活动组织频次,支持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小型专场招聘活动。要优化高校接续服务,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摸排,做到应登尽登,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实名制帮扶,保证离校后的就业服务质量不打折、帮扶不断线。“百日护航”就业服务专项行动要以就业服务提标扩面为导向,最大程度实现人岗相适,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旗帜遴选注释:就业服务要创新供需对接模式、抢抓就业关键期。)
就业指导提质赋能。目前,高校毕业生通过就业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求职动机逐步减弱,对就业地点、就业环境、就业单位的期望值较高,“慢就业”趋势加剧。为此,需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结合每个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个性特点和就业目标,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将就业引导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针对就业焦虑型毕业生和“慢就业”毕业生的特点,开展团体心理疏导、一对一心理咨询等活动,引导毕业生调整心理预期、化解焦虑情绪、增强就业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百日立志“就业指导专项行动开展期间,要引导高校毕业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拥抱市场变化,树立多元择业观,积极主动就业。(旗帜遴选注释:主要从高校的职责方面来说明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包括指导职业规划、开展心理疏导等)
就业帮扶提档增效。困难群体帮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需要带着感情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动态掌握困难毕业生群体求职进展所遇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推荐。强化就业培训,采用就业心态辅导、就业技能培训、求职实战演练、一对一就业指导服务等方式提高困难毕业生群体的心理调适能力和职场适应能力。开展困难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及各类供需对接活动,集中发布岗位信息,持续提供就业机会。”百日助力“困难帮扶专项行动期间,要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和残疾等困难毕业生提供及时暖心的就业帮扶,对市场化就业困难的,通过公益性政策性岗位给予兜底保障。(旗帜遴选注释:通过强化就业培训、开展专场招聘会、就业兜底等方式为困难群体毕业生提供就业帮扶。)
就业政策落地见效。只有政策兑现,才能发挥效力。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稳就业政策措施,(旗帜遴选注释: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充分就业增强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从释放消费潜力、激发市场活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等12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进一步促进充分就业、驱动多元消费、增强市场活力。)要全面梳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和服务项目,深入企业,深入毕业生群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创业政策和招才引智政策宣讲,增强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政策知晓度。开展“百日聚才”就业宣讲推介专项行动期间,要重点将全区各地的优惠政策和就业项目进行宣传推广,让高校毕业生详细了解区域发展环境,增强留桂就业(旗帜遴选注释:2023年广西高校毕业生“留桂工作计划”要求全年提供不少于80万个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保证就业政策举措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