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本周“一旗谈”热点讨论:月销量7000+的外卖店铺,在平台上展示的门店照片宽敞明亮,实地探访却是地下室中深藏的简陋厨房操作间?近日,原来外卖店铺照片可以造假登上微博热搜,引起网友热议。“点外卖还是点可以堂食的好。”“点外卖只点连锁店品牌。”对此,不少网友震惊之余开始出谋划策,然而这些建议又是否真的有效?网络订餐线上、线下“两张皮”,商家违规成本低的“幽灵餐厅”现象引起热议。请你就这一热点,谈谈在自己的看法。
marne学员:
食品安全大于天,在当前食品安全卫生监管的高压态势之下,仍有线上线下两张皮的外卖店,让人感到气愤的同时,也值得我们深思。一、外卖平台开店的门槛在哪?是否进行实地走访,是否进行注册登记,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二、外卖平台是食品监管的法外之地吗?实体店经常要进行消防检查,卫生检查,安全检查,产品抽查,外卖店能逃避吗?
三、进入平台的商家为什么如此大胆?他们不怕店被关停吗?他们不怕被人举报吗?违法成本不高吗?其中的一系列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进行深入调查。
老师点评:
作为热点点评,基本框架是评价-问题-原因-建议,鼓励同学参与点评,但不能只提疑问,后续没了。
学员风之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幽灵餐厅”体现的是餐饮行业外卖经营者虚假宣传,罔顾食品安全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一是餐饮行业经营者没有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缺乏商业诚信和社会责任感,二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没有履行好行业主管责任;三是外卖平台审核不严,准入机制和监管机制不健全。要解决以上问题,一是政府部门完善食品安全领域法律法规,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对于违规经营的商家严厉处罚。二是外卖平台对准入商家严格把关,常态化开展监督考核。三是加强督促商家遵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诚信经营,压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老师点评:
谈了原因及建议,逻辑思维清晰,但建议再展开来谈,这次有点过于简单。
学员读书行路:
舌尖上的安全是国之大者。外卖线上线下两张皮现象,是一种利益驱动下的虚假宣传,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损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扰乱了食品经营市场秩序,给我国的食品安全带来威胁和挑战。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经济利益驱动。我国庞大青少年群体生活方式的变革给食品外卖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商家在缩减成本,追求最大利润的驱动下,线上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得到广泛传播和效仿。2.违法成本低。线上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查处,违法者没有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滋生了违法者的侥幸心理。3.缺乏有效监管。线上虚假宣传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对待民众的投诉举报没有处理到位。对于查处的典型案例没有组织广泛宣传来提升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4.平台监管缺位。没有对平台进驻商家进行有效审核,对商家的违规违法行为,没有运用禁言,停更,责令下架等方式进行处理,平台管理流于形式。
解决外卖线上线下两张皮现象,需要商家,网络平台,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等各方主体协同发力。1.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食品安全意识。要广泛发挥官方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充分作用新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的科普知识,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学校,网络平台和企业也要履行社会责任宣传食品安全,在全社会营造共同关注网络食品安全的氛围。2.要强化协同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市场,公安,消防等各部门要立足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协同监管工作机制,畅通食品安全网络虚假宣传投诉举报渠道,对投诉举报受理一起,查处一起,形成工作闭环,依法从严从快打击。对有组织犯罪活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严厉打击高压态势倒闭从业者合法合规经营。3.要强化平台管理,完善管理机制。外卖商家千万家,网络平台监管不可或缺。要建立健全网络平台管理制度机制,建立从投诉举报,惩戒措施,信息公示,信用修复等系列管理制度并加强落实。4.要提升法律意识,依法依规维权。作为消费者,对于发现的外卖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行为,要敢于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多关注网络食品安全问题,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消费,压缩违法违规者的生存空间。。
老师点评:
谈的不错,但在谈及原因方面,虽然逻辑清晰,但还是略有口语化,这方面建议加强。
学员中南昊: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外卖店铺照片造假,一方面侵犯的是消费者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也透支了经营者的信用价值,这对外卖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订餐平台的品牌价值都是一种伤害,甚至会出行监管真空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危及群众生命健康。
为何出现这种行业乱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外卖平台把关不严。各大外面平台后台审核把关不严,没有实地查看外卖制作、用餐环境,仅凭商家供图就登上展示页面;二是不良商家缺乏行业自律。从事外卖行业,没有想的是从根本上提高食品质量、改善用餐环境,而且“开局一张图,余下全靠编”。三是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对于这种行业乱象,直到登上热搜才被关注,说明日常工作中食品、卫生等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有流于形式的嫌疑。
要想解决外卖行业问题,需要多方努力,齐抓共管:
一是加强平台审核。平台对所有外卖商家进行实地考察或第三方测评,提供真实有效的供餐环境和餐食照片,对于弄虚作假的不予上线,把关不严的平台坚决取缔。运用科技手段,创新审核把关方式,让外卖照片图文相符,线上线下一个样。二是发挥群众力量。通过鼓励群众有奖举报,曝光不良商家等群防群控的方式,倒逼商家注重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三是强化商家培训。对于商家上线外卖平台的一律进行专业培训,未通过培训的不予上线,通过宣传教育、培训提质,让商家能够加强行业自律,打造诚信品牌。四是加大监管力度。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的执法监督责任,加大食品抽检力度和频次,对外卖商家进行分层定级评分并公开信息,加大违法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向消费者展示真实的用餐环境,让群众吃的满意、买的放心。
老师点评:
谈的很具体,抓住了商家,平台及行业部门三个板块,从原因到建议都对称,给你点赞。
学员sea urchin:
食品安全无小事,“舌尖上的安全”,一头连着广大经营者,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餐桌。“幽灵餐厅”现象暴露出当前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短板,必须抓紧补齐。
一要提高准入门槛,强化源头治理。探索食品安全责任清单制度,强化经营主体责任,健全线上平台资格准入机制,对入驻商家的经营资格严格审查,加大对品牌形象好、安全水平高的经营商家支持力度,对小、散、乱商家强化规范,同时开展全流程监管,不定期对线上商家食品进行抽查,一经发现任何安全卫生问题,即刻取消线上经营资格。
二要健全监管体系,从严从细管理。建立补全电商平台等新颖经营主体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依法从严惩治惩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强化重点领域监管,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确保全链条食品安全。
三是强化普法宣传,鼓励群众参与。加快推进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大食品安全普法宣传解读力度,培育人人参与意识,食品安全事关人人,食品安全人人有责,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舆论曝光监督作用,引导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治理,营造浓厚氛围。
老师点评:
建议谈的很详细,但作为完整的热点评析,产生的原因及问题,还是要加强,参考上一位同学的,答的就比较完善。
学员尔木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而幽灵食堂的出现一方面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舌尖上的焦虑,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外卖行业的发展,使整个外卖行业丧失消费者,造成劣比驱除良币现象。而如今外卖日益成为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庞大市场的卫生安全状务必要将其纳入日常监管之中。第一,外卖平台需要加强监管,聚焦平台准入,入网经营者档案管理、信息公示等重点环节,建立健全行业联动治理机制,铲除“幽灵餐厅”的生存土壤。第二,相关部门应该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网络订餐线上、线下“两张皮”等行业乱象,通过技术赋能,完善网络订餐行业征信
体系,对商家进行“信用画像”。一次违规、处处受限,提高商家违
规成本,真正让信用成为商家的“第二张身份证”,通过治理升级规范市场秩序。第三,消费者要用好外卖平台用户投诉等维权“武器”,通过平台举报,市长热线,市场监督管理局举办平台等方式,坚决抵制和举报“幽灵餐厅”,对于发现的让“幽灵餐厅”如“过街老鼠”没有生存空间。
老师点评:
坚持从习总书记的原话入手,这一点还是比较突出的。谈了问题和建议,下次可以把原因剖析加进去。
学员金秋:
食品安全事关百姓切身利益,事关国之大者。外卖订餐方便了群众生活,同时也给群众带来“舌尖上的焦虑”。其原因:一是商家行业道德缺失、法律意识淡薄。商家为了赚钱,把食品安全当成“耳旁风”、“过云雨”,因其违规违法成本较低,导致商家不讲行业道德,随意践踏法律底线。二是平台监管缺失。外卖平台对“幽灵餐厅”的准入、退出机制不够完善,未形成有效监管。三是政府监管缺位。因外卖平台容易“两张皮”的特殊性,相关部门对于平台店铺的监管存在缺位。食品安全无小事,需要多方联动形成合力。一是用好法律武器。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对线上、线下店铺加强行业准入法律教育,构建不敢做、不能做、不想做违反食品安全行为的法律体系。二是发挥平台作用。平台对店铺的准入情况进行核实、信用登记,采取不定期抽查,对存在问题的店铺进行公示、挂牌停运整顿,对信用良好进行奖励,平台助推宣传等,营造良好的氛围。三是升级政府监管。相关部门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等平台对店铺进行监管分析。对平台监管责任进行明确,发现“幽灵餐厅”对相关平台进行罚款、警告。结合网友用餐评论、骑手监督反馈等情况,对问题店铺进行查处、封杀,合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老师点评:
原因的表述上,略显口语化,并且在内容上还是有“隔靴搔痒”之疑,建议看看前面一轮红日同学的答案,比较标准。
学员喵小咪: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主。近来频繁出现的网络餐厅线上线下“两张皮”以及幽灵餐厅等热点话题,根本原因有:1.商家诚信经营意识淡薄,商家以追逐利益为主而忽略长久经营的基本要素,同时较低的违规成本让商家更容易迷失在追逐利益的迷雾中而忽略诚信经营的本质。2.平台准入门槛较低,核查不严,平台对于商家的入驻没有严格的核查机制以及没有后续定期及时跟进核查的相关制度。3.相关部门监管核查力度不够,缺乏对运营平台的监管,对平台商家抽查力度不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尤其是突出诚信经营,增强商家诚信意识,认识到商家立足根本,从思想根源推动诚信建设。二是完善监管机制,一方面平台完善入驻机制,加强对入驻商家资质审核,必要时结合实地核查确保入驻商家线上线下一致性。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完善对平台监管和入驻商家抽查机制,督促平台加强管理并通过抽查进行管理成效检验。三是拓宽监督渠道,开通投诉热线,经查实后严肃处理,加大违规经营成本。
老师点评:
谈及了原因及建议,但是前面对此热点显示出来的现象,并未作出立场表态 ,这一点要注意。
学员小幸运: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网络订餐线上、线下“两张皮”,商家违规成本低的“幽灵餐厅”现象严重地侵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影响了网络订餐行业公平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应予以高度重视,严格抵制此类现象的发生。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法律法规不完善。网络订餐作为一种新业态,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在监管过程存在法律缺失或空白。二是部门监管不到位。一方面是市场监管部门对一些相对隐蔽的餐饮场所检查力度和频次不到位等;另一方面是对平台的监管力度不够,入驻平台的商家门槛低。三是商家逐利,主体责任意识不强。
对于“幽灵餐厅”现象,不少网友建议“点外卖还是点可以堂食的好。”“点外卖只点连锁店品牌。”这些建议只是九牛一毛,并无法从根本上推动问题的解决。建议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实地调研、暗访等方式,出台更多适应网络订餐等新业态的法律法规,使更多违法行为有法可依进行处罚。二是加大监管力度。市场监管部门可采用拉网式排查、网格化检查、暗访等方式,加强执法检查力度,做到“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同时,工信等部门加强对“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的监管,提高商家入驻平台门槛,督促平台设立奖惩机制。三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两微一端”、抖音、公众号等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提升商家的法律意识以及群众的消费安全观。四是拓宽监督渠道。通过设立举报信箱、电话等方式,加大群众监督力度。
老师点评:
能谈出原因和建议,这点值得表扬。但是中间对网友的建议全盘否定这点不建议,网友的建议表示已经有群众希望可以重视这个问题,我们在谈及热点,不适合过于“坚硬”。
学员君子木兰:
习总书记强调要“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然而幽灵餐厅侵害了群众生命健康、破坏了行业正常秩序、动摇了社会安宁之基、违背了国家食品安全规定,应深究其原因,对症下药予以根治。
其原因:一是商家为民意识缺失。商家没有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于自身利益之上,社会责任意识、基本道德意识缺失,从而导致行为上逐利,为了逐利铤而走险,至群众健康于不顾。二是平台监管力度不够。对于商家资质、证照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并未进行深入调查,资质审核浮于表面,仅停留于表面,而未深究对不对,真不真。三是有关部门监督履责不严。食品监督管理局、商委、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未压实监管责任,未建立起全方位全流程全覆盖监督管理机制,监督手段不够丰富,协作机制尚不完善。
对此:一要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要邀请专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业务人员,围绕《国家食品安全法》、地方食品安全规范开展免费普法讲座,开展商家代表、监管部门、外卖受众代表联席会,增强商家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引导商家树立责任意识。二要督促平台完善监管规范。要督促平台加大线上审核人员配备力度,定期复核商家资质、证照,发动外卖骑手监督举报不良商家,激发共治力量。三要压实有关部门监督责任。要实现监督关卡前移,推动“拉网式”排查整改,定期按“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抽查市场商家,建立食品监督管理局、商委、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完善联合惩戒,实事求是公布信息,回应群众关切。
老师点评:
无论是开头引入习总书记的话,还是后面的原因剖析和建议,有理有据,具体得宜,可以说全场最佳,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