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一年一度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如约而至。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全国各地要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河(库)长制为抓手,以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为目标,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为重点,积极探索和研究制定适合实施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接续巩固节水成效,助推实施全面节约战略。
![1684672787327659.png 9TX$406TR({{D3C_VP%`]C0.png](/public/uploads/ueditor/image/20230521/1684672787327659.png)
节约水用好水,人人有责
5月14日至20日,是2023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主题为“推进城市节水,建设宜居城市”。日前,水利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节水宣传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加强资源节约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旗帜注释:以《指导意见》为背景,目的在于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加强资源节约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珍惜水、节约水、用好水,是关系自然资源保护和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大事。尤其是城市日常用水,更是节约用水的重点之一。《“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中明确,到2025年,基本补齐节约用水基础设施短板和监管能力弱项,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旗帜注释:水乃生命之源,亦是万物之本。节水惜水爱水护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现阶段,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形势严峻,要做节水惜水爱水护水的践行者、传播者。)
节约用水,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水作为人们每天工作、生产和生活的必须要素,在个人生产生活和社会运转体系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此次《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多形式多层次开展节水宣传教育”。从思想上、认识上提升节水意识,引导每个人都争做节约用水的示范者,构筑起全社会节约用水的一道基础堤坝。加大全社会节水宣传教育,逐渐构建起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节水护水良好氛围,节约用水就一定会事半功倍。(旗帜注释:节约用水的对策:(政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多形式多层次开展节水宣传教育。(社会公众)从思想上、认识上提升节水意识,引导每个人都争做节约用水的示范者,构筑起全社会节约用水的一道基础堤坝。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和水忧患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营造全社会惜水、护水、爱水的良好氛围,为推动新阶段水资源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节约用水,更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珍惜水,用好水。数据显示,2022年,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为每人每天330升,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较10年前降低了5.5%。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城市节水,全国已建成145个国家节水型城市。实践积累的经验表明,提高效率用好水,是节约用水的重中之重。要通过建立用水总量控制机制,补齐用水基础设施短板,推广节水节能科技,推进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治理等方式,综合施策,久久为功,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旗帜注释:用大量的数据对比,证明提高效率用好水,是节约用水的重中之重。)
节约用水,用好水,还要严监管、多联动,用科学的手段约束和涵养节水。《指导意见》强调,要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发挥节约用水协调机制作用,使节水宣传教育有效覆盖各用水行业和领域;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加强节水政务信息公开,拓宽公众参与途径,等等。从节水用水的协调联动、宣传教育、公众参与等多个层面入手,盯紧重点行业和领域,将有利于使节水宣传教育融入群众日常学习、生产和生活,逐步建立起节约水、用好水的常态长效机制。(旗帜注释:节约用水的对策:要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从多个层面入手,盯紧重点行业和领域,使节水宣传教育融入群众日常学习、生产和生活,逐步建立起节约水、用好水的常态长效机制。)
珍惜水、节约水、用好水,既是保护宝贵的自然资源,更是保护全社会的生态环境,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要事。无论是政府相关部门,还是城市管理者,抑或是每一个人,都要清醒认识,积极行动,从细节从日常从自觉开始,落实践行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责任。(旗帜注释:结尾段,呼吁全社会要珍惜水、节约水、用好水,从细节从日常从自觉开始,落实践行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