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最近关于“饭圈”的新闻实在太多了,乱象一片,不得不让人关注。事实上,追星本无罪,也是正常现象,“饭圈”文化在促进年轻人培养向善的集体情感、实现自我表达和自我价值等方面也曾展现出积极的一面。抗击疫情时,一些粉丝团体也曾捐赠筹措防疫物资,有力支援了抗疫一线。另一方面,从倒奶事件、到突破法律道德底线的明星、到民族立场的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等事件中的表现来看,“饭圈”仿佛已成为一个大泥潭。
遏制行业不良倾向,廓清文娱领域风气,对“饭圈”的整顿迫在眉睫。

“饭圈”文化不能野蛮生长
《光明日报》(2022年06月20日)
吴亦凡进去了,他的粉丝“饭圈”不淡定了。不仅有粉丝深夜探望,还有粉丝在群聊中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商讨着触碰法律底线的计划……针对一系列护丑助恶、突破法律底线以及恶意营销的言论,微博关闭错误导向超话 108 个,解散违规群组 789 个,对借机寻衅滋事、攻击政府机构、恶意营销蹭热点、 恶意洗地等 990 个违规账号进行了禁言和永久关闭账号的处理。(旗帜注释:开篇以吴亦凡为例,介绍了“饭圈”的背景。)
旗帜拓展:近期,饭圈文化频频冲上热搜。饭圈是一个网络用语,是粉丝圈子的简称。从前追某个明星或乐队,最多就是买专辑,看演唱会,基本都是散粉,并没有饭圈的概念。近年来,随着粉丝群体扩大,偶像经济不断发展,催生出为偶像买周边(衍生产品)、租广告位做宣传、投票以及做慈善公益活动等多种方式 。就现在而言,饭圈由追星粉丝自发组成的文娱社群逐渐发展成为有组织、专业化的利益圈层。由此,饭圈文化应运而生。)
同时,新华社报道,相关主管部门整治不良粉丝文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自开展“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整治不良粉丝文化乱象以来,已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 15 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 4000 余个,关闭问题群组 1300 余个,解散不良话题 814 个,拦截下架涉嫌集资引流的小程序 39 款。(旗帜注释:例举了饭圈文化目前整治的现状:取得阶段性成效,清理负面信息,处置违规账号,关闭问题群组,解散不良话题,拦截下架涉嫌集资引流的小程序。)
用一句话说,就是“天下苦‘饭圈’文化久矣!”清理负面有害信息、处置违规账号、关闭问题群组、解散不良话题等都是整治不良粉丝文化乱象的重要举措,而且有着立竿见影之效。但是劣质“饭圈”文化的形成“非一日之寒”。其中既与部分青少年三观不正,在追星路上失去理性有关,也与行业资本极尽诱导之能事,鼓动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攀比炫富、奢靡享乐,以及号召粉丝、雇用网络水军“养号”刷量控评有关,更与一些平台遵循“流量至上”的 运营原则,诱导未成年粉丝无底线追星有关。(旗帜注释:该段主要介绍劣质“饭圈”文化形成的原因:1.(青少年)追星失去理性;2.(行业)资本诱导;3.(平台)遵循“流量至上”运营原则。)
劣质“饭圈”文化还毒化了整个舆论场。当下的舆论场,可谓充满了暴戾之气,互撕谩骂、拉踩引战、刷量控评、网络暴力更是无处不在。形成这种舆论生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劣质“饭圈”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误导, 平台流量至上运营机制对暴戾言论的纵容,对容易引发撕裂、对抗等负面话题的炒作无疑都是这一生态形成的沃土。(旗帜注释:劣质“饭圈”对文化的消极影响:毒化舆论场,形成不良舆论生态。)
所以,整治“饭圈”文化也就不能限于封号、禁言、关闭群组等手段,还要进一步强化监管,规范平台互动细则,督促平台认清自身的社会责任。加强对饭圈言行的约束,对平台上的不良言行乃至于触犯法律红线的言行,要进行及时的疏导和治理。(旗帜注释:整治“饭圈”文化的对策:强化监管,规范平台互动细则,督促平台认清自身社会责任;加强饭圈言行约束,及时疏导和治理不良言行。)
只有对整个产业链以及产业链背后的运行逻辑进行重塑,才能还网络舆论场风清气正,为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营造一个平和理性的网络环境。(旗帜注释:最后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