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进入新时代,我国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既对乡村治理提出新要求、新挑战,也为乡村治理有效治理、实施善治开辟了广阔社会空间。
本篇聚焦乡村振兴大系统中起基础保障作用的重要内容乡村治理,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总体论述了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对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又从“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树立‘服务就是治理’的理念/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建设基层治理共同体”三个分论点阐明了做法,最后以提升乡村善治水平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号召结尾。整体来看,本篇是遴选考试中乡村振兴主题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主题的重要素材积累。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人民日报》(2022年05月13日)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为了贯彻落实这一部署,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委)发布了《村务管理》系列国家标准,对村务管理事项的分类、村务事项运行流程等内容进行了规定,提出了实施村务流程化管理的有关具体要求。(旗帜注释:首段以两份重量级文件引入本文的中心议题——乡村治理,突出了乡村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中《村务管理》更是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更为详细的管理规范和治理标本。)
转变村务管理方式,规范开展乡村治理工作,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优先方向,围绕让农民得到更好的组织引领、社会服务、民主参与,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旗帜注释:本段主要论述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村务管理方式对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同时说明了作为乡村振兴重要内容的乡村治理其具体概念。)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关键是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旗帜注释:本段主要论述了改进乡村治理的对策一: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提升基层组织力,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需要树立“服务就是治理”的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刻认识到,治理重心在基层,治理重点在服务。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完善支持社区服务业发展政策、优化乡镇(街道)政务服务流程、研究制定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等,为提高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瞄准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把服务做好做优,必将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旗帜注释:本段主要论述了改进乡村治理的对策二:树立“服务就是治理”的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需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可以通过吸纳广大群众、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农村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方式,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乡村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当前,有的地方运用“移动议事厅”等网络平台,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有力提高村务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相关实践通过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提供了新的平台,做出了有益探索。(旗帜注释:本段主要论述了改进乡村治理的对策三: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建设基层治理共同体。通过数字赋能搭建乡村治理网络平台,汇聚多方力量良性互动,推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强调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等。新征程上,切实做到居民有需求、基层有服务,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我们一定能更好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旗帜注释:结尾段总结全文,站在全局视野,系统说明了乡村治理事关乡村振兴全局,松懈不得,马虎不得,要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