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乡村治,百姓安,天下稳。乡村(社区)是社会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把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为法治乡村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正确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
本文围绕法治乡村建设这一主题,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展开论述,结构严谨,行文流畅,对策实用,旗粉们可对相关对策进行积累,应用于笔试和面试中。
让良法善治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人民论坛网》(2021年11月30日)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需要抓重点、补短板,更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从当地实际出发,在乡村振兴中贯彻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理念、培育农民积极向上向善的乡村精神,形成乡村振兴的中国力量,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实现乡村振兴法治化,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充分体现农村特点、还原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旗帜注释:首段开门见山,提出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建设美丽家园,实现乡村振兴法治化,总领全文。)
优化乡村法律制度供给,完善涉农法治体系。要在顶层设计上加快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要重视乡村立法,着重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就维护农民权益、农业支持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加强立法,充分发挥法律的引领、规范、保障和推动作用。要弥补相关领域的法律空白,按照“探索完善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等要求,加快相关领域的法律制定和完善。通过正确处理政策和法律的关系,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在本地区的贯彻落实情况,跟踪配套扶持政策,明确需要通过地方立法予以细化补充的内容,维护法律权威。(旗帜注释:“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完善涉农立法是法治乡村建设前提。乡村建设向纵深发展必须借助法律的引领、规范、保障和推动作用,依靠法治规范解决农村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注重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通过完善立法,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互衔接,做到乡村发展于法有据。)
深入推进乡村普法教育,提高村民法治意识。法治乡村建设不仅仅是制度的完善,更重要的是村民法治意识的提升。要普及法律活动,送法下乡、送法上门、解惑释疑。重点聚焦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宅基地纠纷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公示栏、法治讲座、法律宣讲等方式,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和教育,引导群众学法、懂法。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层次人群的不同需求,开展精准普法,把宪法、土地和生态等方面法律知识普及到广大群众,把一、二、三产业的法律普及到亟须创业、兴业的人群。可探索创新“线下+线上”普法模式,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注重应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为村民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平台。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通过开设法治课堂,举办法治夜话、法治故事会、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学校等多元化方式开展普法宣传,使人民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文化氛围中受到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的熏陶,积极引导人民群众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办事,逐渐构建起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的新格局。(旗帜注释:“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推动法治乡村建设,必须深化普法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加大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和案例指导力度,深入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广大群众的法治素质,引导人民群众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办事,形成尊崇和践行法律的良好风尚。)
提升乡村法律服务水平,增强村民用法积极性。推进乡村法律服务工作室建设,打造综合性、一站式的服务型窗口,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做好排查社会不安定因素和调处社会矛盾纠纷工作,及时掌握动态,做好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让群众能就近获取公共法律服务。要充分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村干部等作用,加强涉农法律援助工作,实现农民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帮助居民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要加强乡村律师专业法律服务供给,围绕乡村土地制度改革、乡村旅游等组建专业法律服务兼职团队,定期联系律师集中解答群众关注的法律问题,为群众“零距离”进行法律服务。只有加强平安乡村建设,组建调解队、建立调解室、设立调解日,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处,切实将矛盾纠纷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旗帜注释:“治国之法,为民而立者也”。加快法治乡村建设,必须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动法治资源下沉基层,释放更多法治红利,满足基层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需求。要抓好配套服务,将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资源整合到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上,使村民“找得到法”“用得到法”“信得过法”,增强法治获得感和法治信任感。)
法治乡村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乡村建设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依法治国都具有重要意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夯实乡村法治基础,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以法治保障和改善乡村民生,促进乡村和谐稳定,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旗帜注释:结尾与首段呼应,再次强调法治乡村建设对于乡村振兴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用“我们要……”的句式来呼吁号召,升华了文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