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呈现出文化更加繁荣、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同志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的地位不可替代,文化的作用更加凸显。本文着眼传承历史文脉、赓续文化创新、传递文化之光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探文化之源、守文化血脉之正、成文化开放之务等三个措施。旗友们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搜集文化强国相关素材和具体建设举措,以便在遴选中运用。

守正创新 谱写文化强国新篇章
《人民论坛》(2021年09月21日)
近期,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文化强国建设意见建议,充分汇聚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循着先行者的足迹,传承历史文脉,赓续文化创新,传递文化之光,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勇前进。(旗帜解析:首段从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出发,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性,要从传承历史文脉、赓续文化创新、传递文化之光等三个方面建设文化强国。)
传承历史文脉,探中华文化之源。八廓街延展着历史的脉络,三坊七巷的青石板晕染着岁月的光泽,针针细密的苗绣上镌刻着悠远的时光……历史伟力与时代张力交握,盛放着中华文化的磅礴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我们要在深入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上持续用力,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从根与脉、源与流中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旗帜解析:本段从八廓街、三坊七巷出发,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要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从根与脉、源与流中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赓续文化创新,守文化血脉之正。《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综艺和纪录片创造性地将古籍里的文字、博物馆里的文物生动呈现在荧幕中;《惊鸿》《唐宫夜宴》等节目以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戏曲、民乐、舞蹈完美融合,奉上视觉听觉盛宴;长城、大运河、长征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陈列在中华大地上,遗产创新形式保护利用开发让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焕发新的光芒……鉴往知来,我们要在学习中解码传统文化基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发掘、整理、凝练、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把握住“守”与“变”的关系,让传统文化“动起来”,让文化自信闪耀新时代。(旗帜解析:本段列举《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系列的文化纪录片,指出要鉴往知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中,深入发掘、整理、凝练、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的价值观念,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传递文化之光,成文化开放之务。近年来,我国多部优秀影视剧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大受欢迎;以李子柒为代表的非遗推广大使制作优质原创视频,在国外视频网站广受追捧;中文网络小说、游戏等纷纷走出国门名扬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就要求我们要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平台,将继承优秀传统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自信屹立。(旗帜解析:本段以李子柒等为例子,探讨了“文化输出”的问题,要加强我国优秀文化输出,提升我国文化在国家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每一个文化故事都是古与今的对话,闪烁着穿越时空的璀璨光芒,是山川河流间回荡的长歌壮曲。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发展共识,开创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谱写文化强国新篇章。(旗帜解析:最后一段发出号召: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发展共识,开创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谱写文化强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