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不掉队
《人民日报》(2021年04月30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残疾人扶贫工作,把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安排,同步实施,重点推进。中国残联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截至目前,我国7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963.4万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近300万贫困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178.48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安全问题得到解决;57.8万贫困残疾人家庭得到易地搬迁……贫困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旗帜注释:首段阐述开展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的背景,前半段阐述其重要性,它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任务。后半段通过翔实的数据表明此项工作成效显著。为下文从三个方面具体展开论述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如何做”做好铺垫。)
完善顶层设计,着力破解“因残致贫”问题。
受身体障碍、劳动能力弱、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影响,贫困残疾人一直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群体,“因残致贫”问题也成为人类减贫事业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旗帜注释:举措一:完善顶层设计。此段先分析残疾人群体“因残致贫”的原因,再通过“三个最”阐述做好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了更好解决“因残致贫”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特殊扶持政策和措施。2015年,国务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成为增加贫困残疾人家庭收入实现稳定脱贫的非常有力的制度支撑。2019年,民政部、中国残联等部门共同发布《关于在脱贫攻坚中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了解决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的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旗帜注释: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特殊扶持政策和措施,并列举了其中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政策文件进行阐述。)
为推动完善残疾人脱贫攻坚的顶层设计,中国残联会同中央26个部门单位共同制定出台了《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进一步细化了扶持贫困残疾人脱贫的政策措施,配套出台了产业扶持助残扶贫、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电商助残扶贫等一系列贫困残疾人脱贫专项行动方案;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对贫困残疾人的兜底保障,降低贫困残疾人及家庭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确保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应保尽保”。(旗帜注释:与中央和地方政策配套,中国残联联合相关部门单位进一步细化相关政策措施,并出台了一系列专项行动方案,全力推动相关工作。)
当前,各地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机会显著增加,有361.5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得到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具器具适配等基本康复服务。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有力推进,有55万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家庭无障碍改造。(旗帜注释:此段阐述中央到地方各个层面的统筹协调推进,相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加强就业扶持,让残疾人实现稳定增收。
“这里的活好上手,离家也近,最高兴的是我能自食其力了!”在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万佳玩具厂车间,残疾人罗维情一边忙着手头工作,一边高兴地说。2018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搬入位于习水县城的新家后,罗维情在县残联的帮助下,通过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服务中心找到现在这份工作,每月工资有2000多元,成功实现脱贫。如今,像罗维情这样通过就业帮扶实现稳定脱贫的故事正在越来越多残疾人身上发生。罗维情所在的贵州省,目前就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示范机构117家,残疾人扶贫就业示范点1423个,31.25万名残疾人实现就业或创业。(旗帜注释:举措二:加强就业扶持。有了顶层设计做铺垫,第二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此段重点阐述贵州省罗维情的例子及该省贫困残疾人就业的工作成效。)
为残疾人搭建就业平台、开展助盲就业脱贫、提供电商创业培训……为促进残疾人通过就业实现增收,各地残联开展了一系列扶持残疾人灵活就业的帮扶活动。在云南,省残联等部门牵头开展实施“助盲脱贫”行动,在“十三五”期间共培训扶持贫困盲人1万人次,扶持建设500家盲人规范化按摩店;在湖北十堰郧西县,当地开展“扫帚合作社”等特色扶贫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280余户贫困残疾人搭上“脱贫快车”……(旗帜注释:此段进一步阐述除贵州省外,其他地区在解决贫困残疾人就业方面采取的系列帮扶活动,总结其中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中国残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328.6万人次贫困残疾人接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获得1—2项劳动技能;通过发展手工编织为13.1万贫困残疾人妇女开展技能培训,帮助3.2万人实现就业增收;46.7万贫困残疾人通过残疾人扶贫基地的辐射带动发展产业增收。(旗帜注释:此段引用中国残联官方数据,是相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有力证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扶志扶智结合,增强贫困残疾人自强脱贫的意识和信心。
夜幕降临,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新城区的老申饭店喧闹起来。熬卤水、煮面、搞卫生、招呼客人,老板申学良忙得不亦乐乎。今年55岁的申学良是个残疾人,原来生活比较困难。2017年,涉县残联组织残疾人培训,申学良报了名,学习了面点和特色小吃制作。为了鼓励他创业,县残联给他送来了6000元残疾人创业补贴。如今,小饭馆开起来了,老申很知足:“靠自己双手挣钱,这样的日子过着踏实!”(旗帜注释:举措三:扶贫扶智相结合。“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脱贫必须摆脱思想意识上的贫困,这是做好顶层设计,提供就业帮扶之外,第三个需要重点推动的工作。此段主要阐述河北申学良的事例。)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经过各地残联组织的引导支持,许多像申学良一样的贫困残疾人通过奋斗拼搏成为脱贫攻坚的榜样力量,带动更多贫困残疾人自强自立。各地还通过加大特殊教育和贫困残疾人家庭教育救助力度,阻断农村残疾人中的贫困代际传递。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为贫困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保障;实施“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行动”等,帮助贫困残疾人赋能增智……从单纯扶贫到综合扶智,贫困代际传递得到有效阻断。(旗帜注释:此段具体阐述党和政府、各级残联组织在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中所采取的“扶贫扶智”举措。实行扶贫和扶智相结合,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摆脱贫困、改变命运。)
通过落实一系列“扶志扶智”措施,贫困残疾人自强脱贫的意识和信心不断增强。大批贫困残疾人通过职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举措获得一技之长,自我发展能力显著提高。数据显示,目前已有563.8万贫困残疾人家庭得到了产业扶持,16.1万贫困残疾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就业增收,83.6万贫困残疾人家庭得到扶贫小额贷款支持。(旗帜注释:此段再次引用数据说明“扶贫扶智”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事实充分证明,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激励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对人民群众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至关重要。)
“残疾人是易返贫致贫重点群体之一,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依然艰巨,不能掉以轻心。”中国残联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及时建立残疾人跟踪访视机制,做到残疾人返贫致贫风险‘早发现’,及时落实帮扶政策。”(旗帜注释:末段引用中国残联负责人的讲话作为结尾,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也是对后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展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展望新征程,前方仍有不少硬骨头要啃、不少难关要攻克。我们应当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旗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其中,残疾人脱贫攻坚、共奔小康,是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关键任务,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应有的题中之义。
文章的主题是“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主要围绕顶层设计、就业保障、扶贫扶智三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其中有很多翔实的数据,可积累运用于大作文写作中。同时,也可专门对脱贫攻坚工作相关政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知识点进行梳理掌握,以备考试中灵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