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 《人民日报》( 2021 年 04 月 01 日)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关系 14 亿人的吃 饭大事,这决定了保护耕地决不能有半点闪失。“十四五”规划 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守耕地红线和永 久基本农田控制线”。这对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粮食安 全战略提出更高要求。(旗帜注释:开头先介绍我国耕地资源面 临的困难、进而说明保护耕地的重要性,接着引用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中关于耕地方面的内容重述重要性,最后引出 主题,其中“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等词语旗粉要 注意积累。)
长期以来,各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并实行特殊保护,一系 列硬措施落地见效。但也要看到,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甚至占用永 久基本农田搞非农建设行为仍然存在,部分地区出现“非粮化” 倾向。记者调查发现,个别地方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绿化造林、 扩大自然保护地,违规占用耕地在铁路公路、河渠两侧超标准建 设绿化带;也有一些企业或个体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从事林果业、 挖塘养鱼等,一些工商资本流转耕地改种非粮作物等。这些行为, 不同程度地造成了耕地损毁和粮田减少,如果任其发展将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威胁。(旗帜注释:本段通过“总分总”的方式进 行论述,首先总述违法占地存在问题,接着从“个别地区”、“企 业或个体”、“工商资本”等三个角度具体实例分析问题,最后 总结危害。)
红线就是禁止线,划定红线就要让红线“长牙齿”。违反土 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 毁坏的行为,已经构成非法占用耕地罪。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 制度,必须运用法治手段,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 粮化”。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地方政府需要进一步强 化主体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各类违法乱 占耕地行为,“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从国家层面来看, 需要对挖田造湖破坏耕地、侵害群众权益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 势,严格督察违法占用耕地突出问题,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 行为。(旗帜注释:本段主要阐述如何让红线“长牙齿”,首先 对违法占地进行定性(法律层面),接着从法制手段、地方政府、 国家层面三个角度阐述具体措施。)
占用耕地现象时有发生,从根源看是在认识上出了偏差,在 落实中失了分寸。有的干部轻耕地保护、重项目建设,是对耕地 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解不深不透。 有的地方部门打着建设生态文明的旗号大量上马水系景观、河湖 整治工程,其实是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属于政绩观跑偏走斜。 由此而言,依法保护耕地的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需要指出的是,耕地保护的职责并不限于国土资源部门,粮食安全也不限 于农业部门,相关领域和部门都应当积极参与进来,各级领导干 部必须切实肩负起政治责任。只有统筹好发展与安全、落实好最 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才能最大程度减少耕地流失的问题。(旗 帜注释:本段分析违规占用耕地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主要从思想认识层面提原因,且分三个方面来进行阐释,第一层 面是干部对宏观政策把握不深不透,第二层面是地方部门政绩观 跑偏走斜,责任意识需进一步增强,第三层面是全方位从上至下 的各级领导部门都应该肩负起政治责任,层层递进,逐渐拔高。 此部分措施比较务实,考生可做积累。)
严格保护耕地,同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是一致的。经过规 范程序和科学论证,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 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粮食安 全和生态安全的有机统一、充分协调。严守底线也要严防一刀切。 统筹安排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必须根据各地不同自然 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差别化的管控要求。要把握 好各项政策在空间上的综合性、协同性和精细化,形成与之相配 套的管理机制和实施政策。让三条控制线守得住、有权威、落实 好,才能创造出最佳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旗帜注释:本段承接 上段阐述保护耕地的具体举措: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具体来 看,提出了“三条控制线”,并提出差别化管控和形成配套的管 理机制和实施政策的措施。)
旗语:当前,春耕生产从南到北次第展开。耕地 资源是生活之基、生产之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 本在耕地。我们要严守耕地红线,不能把耕地改少了, 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 权。
本文首先从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角度提出耕地保护 这个议题,接着分析了我国耕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 应对策建议,最后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建议。 文章层次结构不太明晰,需考生仔细分析才可。本文 的问题、原因、对策部分旗粉注意积累,可以用在案 例分析题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