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是最生动的教材
《人民日报》(2021年03月29日)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一根灯芯的故事被反复提及。这是一根陈旧油灯里的灯芯,在罗霄山脉中段的八角楼里闪耀火光。就是在这豆大的火苗、微弱的光亮下,毛泽东同志思考着适合中国革命发展的道路。当地人常说,八角楼的灯光是黎明的曙光。如今,被一根灯芯“点燃”的红色火种,早已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转化为磅礴的精神力量,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行。(旗帜注释:文段以“一根灯芯的故事”开篇,引人入胜。这是非常典型的“红色故事”,以故事或者事例开头的写法很容易让读者印象深刻,从而引申出文章主题,旗粉们要积累下来,可用于笔试或面试环节。)
滔滔赣江水,巍巍井冈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来到井冈山,回望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烈们的豪情壮志,既是追寻英雄精神,也是寻找红色基因的传承力量。“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在血与火中锻造的井冈山精神,放射着新的时代光芒。(旗帜注释:开头对偶十分很有气势,接着引用总书记的话“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来印证了“红色故事是最生动的教材”这一主旨,然后将“一根灯芯的故事”提炼升华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从而引出下文,本段属于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与上文形成紧密联系,引出两代领导人也暗示着红色火种生生不息,很巧妙。)
让红色火种生生不息,宣讲者要真学真信,让精神散发魅力。在井冈山,有一位已故的离休干部毛秉华,被誉为“井冈山精神第一宣传员”。之所以得此称号,是因为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坚持收集革命文物、宣讲革命精神,“眼里全是激情与信仰”。他还动员自己的“海归”孙子毛浩夫回到家乡,“同爸爸、爷爷一道学习宣讲井冈山精神”。“三代讲党史,一生忠革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从祖辈父辈手中接过精神传承的旗帜,红色火种一定会永不熄灭,越燃越旺。(旗帜注释:分论一:让红色火种生生不息,宣讲者要真学真信,让精神散发魅力。开头提出分论点,接着用“井冈山精神第一宣传员”毛秉华一家“三代讲党史,一生忠革命”的故事进行举例论证,最后小结本段,再次强调“精神”和“红色火种”。为了更契合遴选考试要求,建议将首句改为“用好红色故事这一最生动的教材,宣讲者要真学真信,让精神散发魅力”,与题目更加呼应,旗粉们可灵活运用。)
让红色火种生生不息,需要激发教育的力量,让精神可感可知。“走一小段红军小路,听一堂传统教育课,向革命先烈献一束花,吃一顿红军套餐,看一场红色歌舞,学唱一首红军歌谣”。在井冈山,包括红色主题拓展游戏、革命传统经典故事在内的红色德育课程越来越丰富,引导参观者以体验的方式,感受红军当年穿草鞋、吃野菜、披蓑衣的艰苦环境,在耳濡目染中传承红军不怕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学习红军把稻草比作“金丝被”的乐观主义精神。红色土地蕴藏着精神富矿,红色故事是最生动的教材。以特色课程提升红色教育吸引力,常教常新、常学常新,才能让红色种子在人们心底生根发芽,结出砥砺前行的自信自强之果。(旗帜注释:分论二:让红色火种生生不息,需要激发教育的力量,让精神可感可知。开头提出分论点,接着用一系列事例排比,描述了井冈山地区是如何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来让“井冈山精神”在人们心底生根发芽的。同理,建议将首句改为“用好红色故事这一最生动的教材,需要激发教育的力量,让精神可感可知”,与主题更加呼应。)
让红色火种生生不息,离不开全民参与,需要积极的行动,让革命精神遍地开花。“欢迎你们来到井冈山!”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参观者常会被身穿红军服装的小学生吸引,听他们声情并茂地讲解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这些义务参与讲解活动的“小红军”,大多来自井冈山小学和井冈山幼儿园,最小的只有4岁。“小红军”讲述红色故事,也从中受教育、受熏陶,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亮丽风景。在参与中传承、在传承中发扬,信仰之火就能熊熊不息,红色基因就能融入血脉。(旗帜注释:分论三:让红色火种生生不息,离不开全民参与,需要积极的行动,让革命精神遍地开花。开头提出分论点,接着用义务参与讲解活动的“小红军”进行举例论证,最后用“传承”、“发扬”红色精神小结本段。同理,建议将首句改为“用好红色故事这一最生动的教材,需要全民积极的行动,让精神遍地开花”,与题目呼应的同时,小标题也更加工整对仗。)
映山红是井冈山的市花,红色是井冈山的底色。如今,既传承红色精神又保护绿水青山的井冈山,以红色精神为依托,发展的色彩愈加五彩斑斓。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井冈山革命理想教育要坚持下去”的嘱托,为奋进新征程注入强劲精神力量,我们就一定能书写好新的红色篇章、交出优异的发展答卷。(旗帜注释:结尾总结升华,既点明了主旨,又明确了前进方向。旗粉们可以比照着这种结构,结合题目实际对内容进行修改,将其用在讲话稿、大作文的结尾中。)
旗语:“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在血与火中锻造的井冈山精神,放射着新的时代光芒。如今,被一根灯芯“点燃”的红色火种,早已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转化为磅礴的精神力量,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行。
本文聚焦红色故事是最生动的教材,提出了三个分论点(宣讲者要真学真信,让精神散发魅力;需要激发教育的力量,让精神可感可知;需要积极的行动,让革命精神遍地开花),对策较为实在。
文章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举例论证,大量的例证可作为遴选笔试、面试的重要素材,旗粉们注意积累。唯一的建议是将小标题稍作修改,与题目更加呼应,结构更加对仗,也更符合考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