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三 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 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经过 8 年持续奋斗,如期完成了新 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 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在 2020 年 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 “在向第二个百年 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 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 系大局的重大问题。”“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 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我们要深入学习 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巩 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旗帜注释:本段开门见山,点出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接着引 用习总书记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引出本文主题——做好巩 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本段结构和前半部分 有关“脱贫攻坚”的表述值得广大旗粉细细揣摩学习。) 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努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总书记指 出: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 的位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 “坚持共同富裕方向”。 经过坚持不懈努力,我国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贫困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 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也要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 农村。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 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高度,认识和把握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前瞻性思考、 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聚焦脱贫地区发展中存 在的突出问题,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 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抓手,着力补短板、强弱项, 下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先手棋。以慎终如始的态度、扎实 过硬的作风,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得细之又细,坚决防止 出现规模性返贫;把衔接乡村振兴的绣花功夫下得实之又实,建 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实现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向 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奋斗。(旗帜注释:本段从“坚持共同富 裕方向”视角切入,按照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行文,首先引用 总书记和十九届五中全会论证了“坚持共同富裕”的重要性,接 着重申我国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更要努力巩固脱贫攻坚成 果。重要抓手/补短板、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慎重如始的态度/ 扎实过硬的作风/抓得细之又细/绣花功夫下得实之又实的等词 句短小精悍,旗粉们可以积累并加以运用。) 坚持兜住底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脱贫攻 坚取得胜利后,仍会有部分易返贫户存在返贫风险,部分易致贫 户存在发生贫困的可能。对于易返贫致贫人口来说,受身体素质、 职业技能、家庭负担、发展环境、意外事件等影响,巩固脱贫攻 坚成果的任务仍然较重。总书记强调: “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 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 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为 此,需要系统发挥政府部门现有数据平台作用,充分利用脱贫攻 坚普查结果,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建 立健全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一旦发生返贫致贫风险,及时跟进 帮扶,确保贫困人口动态清零。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分类施策精 准帮扶,形成全面覆盖、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救助帮扶体系。 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监测筛查,加强对特困供养人员、低保 对象、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较大的困难家庭的识别。通过农 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通过社会救助 制度,确保因需施救、精准施救。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 结合,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推动有劳动能力的脱贫群众依靠双 手勤劳致富。(旗帜注释:本段从兜底线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一 系列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方法:一是利用现有数 据平台建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二是分类失策精准帮扶救助;三 是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坚持产业振兴,推进农业现代化与脱贫群众增收互促共赢。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总书记指出: “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 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 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乡村产业根植于 县域,但脱贫县的产业扶贫帮扶成效还不稳定。特别是西部一些 刚刚脱贫摘帽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带动能力偏弱、可持续性不强, 脱贫地区的产业振兴需要持续努力。要推动脱贫地区整合涉农资 金,更多投向资源禀赋优势明显的乡村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 升行动,着力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 于技战略,在高标准农田任务安排和建设过程中,提高脱贫群众 的参与度,让农民群众有活干、有钱挣。坚持提质增效的发展目 标,支持脱贫地区积极培育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 产品,着力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切实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的能力质量,通过优质优价 促进脱贫群众增收。延长脱贫地区的产业链条,使农林牧渔等行 业跨越“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实现“接二连三”,把依托 脱贫地区资源禀赋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县域,推动一二三产业融 合发展,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和增收致富。抓好产销衔接,加快脱 贫地区农产品和食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补上技术、 设施、营销短板,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区域 特色产业精准对接。促进相关行业企业巩固联农带农机制,完善 利益联结机制,让脱贫群众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依托生产、 加工、制造、流通、服务等全产业链,以产业强实现农民富。盘 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需求。加强对 农业信贷担保放大倍数的量化考核,扩大农业信贷担保规模,推 动解决乡村产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尊重市场规律 和产业发展规律,通过以奖代补支持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发 展,提高脱贫地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旗帜注释: 乡村要振兴必须发展产业,本段提出的一些具体举措旗粉们可以 适当积累,比如整合涉农资金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品牌提 高质效、延长产业链条、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短板、盘活土地、支 持农业贷款和保险等。) 坚持持续帮扶,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 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把战略基 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在这方面,农村大有可为。脱贫攻坚期间, 全国 960 多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挪穷窝”,但脱贫群 众就业增收压力大、安置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健全等问题依 然突出。总书记指出: “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 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确保搬迁 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实现农 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十四五”时期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的重点任务,可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同乡村建设行动统筹 考虑、一体推进。聚焦原深度贫困地区、大型特大型安置区,强 化后续配套设施建设,着力完善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 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加强安置区信息化建设,缩小数字鸿沟。 支持安置区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构建基础设施运营管护长效机制, 多渠道吸收具备从业能力的脱贫群众就业,实现农村美与农民富 相互促进。主动适应安置区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形态变化,均衡 配置公共资源,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不 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安置区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做足做好 “稳”的文章,促进易地搬迁脱贫群众更好融入当地社会。(旗 帜注释:作者在本段聚焦“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提出一揽子惠 民举措,“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坚持突出重点,培育和激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的内生 动力。总书记强调: “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着重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发展活力,确保脱贫后能发展、可持 续。”832 个原贫困县脱贫摘帽以后,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自我发展能力仍然偏弱。总体上看,西部地区低收入人口较多, 集中了大部分脱贫县,且脱贫摘帽时间较短。可在西部地区处于 边缘或高海拔、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社 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脱贫县中,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 扶县,给予倾斜支持,着力增强重点帮扶县的内生发展能力。坚 持先富带动后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 扶等机制,优化结对帮扶关系和协作帮扶方式。同时,各省份可 自行确定一批本省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坚持突出重点,从财 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支 持,不断激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跟踪监 测机制,定期评估发展状况,坚持实事求是,动态调整重点帮扶 县名单,支持重点帮扶县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旗帜注释: 本段在习总书记提出的“着重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发展活力”的 基础上指出,要分别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本省份 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给予政策支持,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思 想。) 坚持“四个不摘”,强化实现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保障。总 书记指出: “要落实‘四个不摘’,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 深入研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 时期,脱贫地区“三农”工作重心将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顺 应形势任务变化和目标要求转变,需要及时调整优化原有的组织 领导、工作体系、资源配置、政策措施等,将脱贫攻坚期内形成 的行之有效的办法逐步转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机制和 政策体系,实现平稳转换。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脱贫县从 脱贫之日起设置 5 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 要求,摘帽不摘责任,防止松劲懈怠;摘帽不摘政策,防止急刹 车;摘帽不摘帮扶,防止一撤了之;摘帽不摘监管,防止贫困反 弹。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 该调整的调整,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平稳过渡。过渡期内,要做好财政投入政策衔接,在保持 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要,结合财力实际,合理安排投入规模, 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同时,抓好金融服务政策、土地 支持政策、人才智力支持政策衔接,协力推动脱贫地区在乡村振 兴的康庄大道上行稳致远。(旗帜注释: “摘帽不摘责任,防止 松劲懈怠;摘帽不摘政策,防止急刹车;摘帽不摘帮扶,防止一 撤了之;摘帽不摘监管,防止贫困反弹”,本段提到的“四个不 摘”旗粉们可直接套用。)
旗语:“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总书记在 2020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 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 富裕富足” ,发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员令。本 文作者从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兜底线、发展产业、持 续帮扶、重点帮扶和体制机制等六个方面提供了做好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对策。 全文结构完整,层次鲜明,具体措施扎实有力,值得 广大旗粉们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