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 《 人民日报 》(2020 年 01 月 19 日)
一年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 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据统计,目前已有广东、江苏等 20 多个省份发布本地新版“限塑令”,还有广州等城市出台了更为 严格的“禁塑令”。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等塑料制 品将逐步减少直至被禁止使用,成为大势所趋。(旗帜注释:首 段交代大背景,《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作为加 强塑料污染治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解答“限塑令”和“禁塑令” 等遴选相关题目的纲和魂,旗粉们要熟记文件名称和其主要内 容。)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塑料垃圾的环境影响,早在 2008 年 6 月, 我国就开始明令推动“限塑”,通过提高使用成本的方式减少塑 料制品使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从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 发展要求出发,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建立健全塑料制品长 效管理机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数据显示,我国塑料袋使 用量年均增速稳步下降,已由 2008 年前一度超过 20%下降为目 前的 3%以内。2008 年至 2016 年,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使 用量普遍减少 2/3 以上,累计减少塑料购物袋 140 万吨左右,相 当于减排二氧化碳近 3000 万吨。(旗帜注释:文段介绍了我国 “限塑”的一些做法和成效,然后用数据说话,充分印证了取得 的成效。) 从实践来看,居民逐渐习惯塑料袋付费制度,同时,塑料袋 替代产品推广应用存在不足,电商、快递、外卖等新业态蓬勃发 展等诸多因素,导致旧有的“限塑”政策,已经逐渐进入到了效 用递减的瓶颈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 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由 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实施,为进一步治理塑料 污染提供了新遵循、注入了新动力。(旗帜注释:文段以动态的 眼光看“限塑”,指出了现在“限塑”政策的不足,随后《关于 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这一纲领性文件呼之欲出。这 种先写成效再写问题的写法,便于引出主旨,为接下来的论述做 了铺垫,旗粉们注意灵活运用。) 从国家出台升级版“限塑令”到各地积极跟进制定本地化政 策,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成为下一阶段的任务重点。党的 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 景目标,其中就包括“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 本实现”。治理塑料污染,成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 环境质量的迫切要求。眼下,各地各部门都在推进新版“限塑令” 的落地实施,治理塑料污染的力度应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围绕那 些禁止、限制性规定,相关部门尤须加强执法和监管,严防不合 格、不合规产品进入市场。比如,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 吸管,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等 要求,理应尽早得到落实。同时要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和回头看, 确保相应目标要求真正实现。(旗帜注释:文段采用典型的“是 为办”结构开始展开论述“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过渡 的较好。但不太适用于遴选考试,感觉很“鸡肋”,可有可无, 旗粉们写作时可灵活把握。) 塑料污染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治理起来也无法一蹴而就。 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是治理塑料污染的重要方法论。要强化源 头治理,抓住塑料制品生产使用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针对社 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分类提出管理要求。积极推广可循环易 回收可降解替代产品,增加绿色产品供给,是一个重要手段,同 时也要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努力形成更加完善的循环经济 系统。各地区、各领域应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实施路径, 积极稳妥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推进“限塑”不能超越自身发 展阶段,不能“一刀切”,要兼顾可行性,把握好生态环境保护 与生活便利的平衡点。(旗帜注释:文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开 始写推进“限塑”的对策,从源头到回收循环再到防止“一刀切”, 对策切实可行。旗粉们可积累,用在相应的笔试、面试题目中。) 有力执行、有序推进,最终要落脚到有效实施上。政府要行 动起来,做好引导与监管;企业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走绿色发 展之路;公众要积极参与,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小小塑料袋,呼 唤治理大智慧。建立健全各环节管理制度,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 治理格局,一定能为治理塑料污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 代化贡献力量。(旗帜注释:文段先采用“总分”的结构开始写 实施“限塑”的对策,从政府、企业、公众三个主体进行分析。 “主体分析法”是遴选考试案例分析题目的常见方法,旗粉们也 可以灵活将其用在大作文中。最后总结文章,再次点明主旨,呼 应主题。从遴选考试的角度,建议将结尾单独列为一段,结构更 加清晰。)
旗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 2035 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就包括“生 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治 理塑料污染,成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 境质量的迫切要求。本文围绕“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 料污染”这一主旨,沿着“背景--成效--问题--对策” 的思路展开论述,逻辑清晰、措施可行。文章采用了 遴选考试中常用的“总分”结构和“是为办”的思路, 段落上可进一步优化,改成适用于遴选考试的风格, 旗粉可灵活学习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