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环境建设让城市更温暖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1 年 01 月 08 日)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社会格外关心、格 外关注。无障碍环境,是方便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士等 特殊群体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条件。“十三五”时 期,从扶贫机制进一步完善因残致贫兜底措施,到各级政府 完善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硬件配备,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 实现新的跨越,显著提升了广大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健全老年人、 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这一要求,对于促进老年人、 残疾人等群体更好融入社会、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旗帜解析:首段先指出残疾人的特点以及什么是无障碍环 境,简单明了。接下来说目前的发展情况,交待十三五期间 取得的成绩。又写了未来远景目标对于老年人、残疾人关爱 服务体系的要求,实现了点的突破。全段看来,以点带面, 点面结合,短短几句话把目前残疾人服务体系的发展情况进 行了概述。) 深入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需要加强谋划、科学规划。 2018 年,深圳市提出“创建无障碍城市”。2019 年,深圳 出台了《深圳市无障碍城市总体规划(2020—2035 年)》。据 悉,深圳将在全国率先就无障碍城市建设立法,目前已起草 了《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党委和政府引导, 制度建设先行,对构建无障碍城区政策标准体系,完善党委 领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调节的工作机制至关重要。 不断建设和完善残疾人及相关人群在居家生活、上学就业、 交通出行、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无障碍设施设备,城市生活才 能更加幸福美好。(旗帜解析:第一个论点是应加强科学规 划,直接以举例子的方式进行论证,列举了深圳市总体规划 的起草过程及积极作用。考生可借鉴本段的写作手法,也可 将深圳市的案例进行积累,运用到其他主题文章的写作中。) 加速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除了加强规划设计,充分考 虑残疾人等群体的实际需要也很重要。比如在许多地方,绕 道、路线选择单一等问题困扰着残疾人士,需要设计者站在 残疾人的角度认真思考,改善城市服务。广州作为首批全国 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区)创建城市,残疾人事业特别是 无障碍设施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平 台“有事好商量”很早就关注到残疾人设施设计的缺点,如 今正酝酿对残疾人必经路段、重要建筑、行人天桥无障碍设 施及路线加以优化改造的建议。(旗帜解析:第二个论点是 应考虑残疾人的实际需要,同样以以举例子的方式进行论证, 列举了广州作为首批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区)创建 城市的典型做法。考生可将广州市的案例进行积累。以上两 段皆使用了几乎一致的行文逻辑,略显单调,且论述力度欠 佳,考生在答题时应尽力避免。) 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是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质量的关键。 在现有技术、资金条件下,把无障碍设施建设好是第一步, 要让无障碍设施发挥出应有价值,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 比如城市盲道,如果随意停放各类机动车、非机动车,设计 初衷就无法实现。就此而言,需要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深入 宣传残疾人保障法,普及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常识,保护和利 用好残疾人无障碍设施,让尊重残疾人基本权益、礼让残疾 人的观念成为全社会共识。与此同时,也应加强对妨碍和破 坏无障碍环境设施设备正常运行的行为的治理,如规范商铺 摆摊、共享单车停放等。(旗帜解析:末段是最后一个论点, 即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采用提建议的方法论述如何使全社 会共同参与。但所提建议几乎均是站在政府治理的角度,缺 乏从全社会的角度提出的建议,所提建议稍显单薄。)
旗语:“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 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残障人士是社会中天然存 在的群体,不应被忽视。恻隐之心是人的天性,呼吁着我们 做出普遍的善举,关爱残疾人不仅是个体的责任,更是社会 的责任,社会可行之事何其多,譬如步行道铺设无障碍板砖, 过街天桥安装无障碍电梯,地铁楼梯设置升降平台……近年 来,随着各地更加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设施的配备越 来越齐全,为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提供 了便利。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对残疾人而言意味着能够平 等参与和共享现代生活,对全社会而言意味着消除偏见歧视、 追求和谐友爱,对城市而言意味着发展更有温度、更加文明。 本文从规划、实际需要和全社会参与三个角度论述了如何更 好地关爱残疾人,是典型的策论文写作形式,考生可积累运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