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旗谈】
(2019.07.15)
今日话题:近日,山东大学“学伴”项目被质疑一个留学生配三个异性学伴,并在报名表格中出现“结交异性友人”等表述。事件引发网络舆论热议。山东大学官方微博发布一份“情况说明”,就一些问题引发的不良影响致歉,并表示要对“学伴”项目进行全面评估、总结反思。对此,您怎么看?
“一旗谈”学员精彩发言集锦
学员1
学习英语最快的方法就是到说英语的国家去,山东大学设立学伴项目初衷是好的,一方面可以促进中外学生语言交流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同时更好的营造外国留学生学习中文的氛围从而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但是在这个项目之外加一个留学生配三个异性学伴的条款就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了,从而导致外界对该项目质疑。开设课程要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有利于课程目标有效开展的角度考量而不是附加一些画蛇添足的政策。
(能从辩证的角度分析问题好的一面和不足之处,并亮明观点 )
学员2
山大学伴制度造成了不良影响,一方面说明教育制度的制定存在不科学不合理之处,另一方面也说明文化自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要在制度的内在平等性,提升群众的认可度。一是要重视前期调研,广泛征求社会群众和在校生的意见,完善学伴制度的细节和可操作性。二是严格外国留学生的录取标准,从提升生源质量入手,强调培养留学生的自主能力,宁缺毋滥。三是强调平等相待,在硬件设施、奖学金、毕业标准等方面,取消特权待遇,培养良好的学校氛围。四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学校办学水平评定标准方面不能仅依靠留学生的数量,更应注重质量的评查。
(分析问题比较全面,并提出具体措施,稍加完善即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学员3
山东大学“学伴”项目旨在促进中外学生互相学习及文化交流,本身初衷是好的,但“学伴”项目在发展的过程逐渐走样,报名表中“结交异性有人”引发舆论批判,也引发公众对山东大学办学姿态的追问。对在语言和生活上都不太适应的远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必要的帮助本无可厚非,但因留学生的外籍身份而“高看一眼”并给予“特殊待遇”责有悖于“学伴”项目初衷。针对类似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坚持平等交往原则。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中国“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在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过程中展现的也是不卑不亢的平等姿态,对待留学生亦是如此,平等交往才是常态。二是厚植文化自信理念。中国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作为唯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在文化交流中我们更应充满自信,山大的“学伴”中不乏有抱着崇拜的结交外国异性朋友的心理来参加的,这也是我们一些学生文化不自信的表现。三是端正高校办学姿态。山大作为一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985名牌院校,应树立标杆意识,积极承担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以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使命,在教学培养设计上可以进行创新,但任何创新都不能迷失办学初衷和教学使命。
(首先表明观点,然后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比较中肯,高度也是挺高,很棒)
学员4
此次山东大学“学伴”事件引发争议,让我们重新审视高校特殊对待留学生的现象。山东大学“学伴”项目出发点是好的,能够加强中外友好交流,促进文化进步。但在内容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却有变味之处。例如项目规定一个留学生配三个学伴,虽没有配异性学伴,但将“结交外国异性有人”列为选项之一,注明“请尽可能详细认真填写,以便为你匹配心仪的学伴”,用词有失偏颇,容易让学生误认为是大型相亲现场,对步入象牙塔社交观、婚恋观正在塑形的学生带来错误引导,在社会上也造成不良影响。高校为吸引和留住留学生给予的“特殊待遇”不止“学伴”这一件事上,硬件设施、奖学金及毕业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别待遇,都会让国内学生心理失衡,不利于教育长远健康发展。为从根源上解决此问题,提升高校建设能力和建设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加大投入,政府为高校建设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2.加强管理,高校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教育软硬件资源的公平公正。3.加强自律,留学生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权力受到依法保护。
(在问题分析上比较详细具体,建议可以在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归纳一下之所以引起舆论的原因)
学员5
山东大学设立留学生“学伴”项目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同时也是一种方式方法上的创新,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项制度在落实上显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学伴数量、性别、安全性等。对此,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来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一是完善教育制度。从国家层面注重教育制度改革和完善,规范各项制度的落实。二是注重校园实施。当今教育同样追求个性化,无论大中小学都在追求教育质量提升的同时,探索推陈出新,但是追求标新立异和教育质量最大化的时候也必须注重实效性、可操作性。三是注重舆论引导。每一项新规实施同样也要注意舆论引导,对新规或方案进行科学性公布,进行正确解读和引导。特别是对负面舆论要进行及时处置,避免网络舆情发酵。
(完善制度+校园实施+舆论引导,有顶层设计,有具体落实)


